<button id="hrfpl"></button>
    1. <rp id="hrfpl"></rp>
      <tbody id="hrfpl"></tbody>

    2. <span id="hrfpl"></span>

      中年人猝死頻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發布時間:2017-12-23 21:14:14
      編輯:
      來源:健康
      字體:

      1995年5月8日,年僅42歲的歌手鄧麗君,因哮喘引起心臟病發作于泰國猝死。

      2004年4月8日,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于心臟病在京猝死。

      2005年8月18日,46歲的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在家中猝死,因心臟病發作。

      2011年7月2日,39歲鳳凰網前總編輯、IT界精英吳征在游泳時因心臟病猝死。

      2012年8月27日,央視著名足球評論員陶偉心臟猝死,年僅42歲。

      2016年10月6日,知名移動醫療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死去世,年僅44歲。

      中年人猝死頻發

      各類猝死事件頻頻上演,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猝死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它的最可怕之處在于無法預測、出乎意料。

      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一旦發生猝死,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重大損失。中年的猝死讓人無法接受,中年人的健康問題再一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關于猝死

      猝死是一種蓋棺定論的終結性診斷,發生了才能這么診斷。WHO定義猝死:平素身體健康或看似健康的人,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6小時之內)。

      其實猝死并不少見,我國資料每年有180萬人死于猝死,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

      而中國每年猝死的中青年人數多達55萬人,“猝死”看似一把無從防范的“奪命飛刀”,時刻威脅著人類健康。

      從臨床上,我們可以把猝死分為兩大類,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圖片作者:北京急救中心馮庚主任醫師)

      心源性猝死首當其沖

      大部分猝死都跟心腦血管疾病相關,其中以心源性居多。美國統計數據表明,心臟停搏導致的死亡超過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車禍、HIV、槍支案件和家庭火災如此等等致死人數的總和。

      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見的原因,我們重點介紹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預防或預測?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顧名思義,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發生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綜合征)導致的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 90% 以上?;颊甙l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臟疾病表現,但相當數量的人之前可能沒有心臟病病史,即猝死作為首發表現,與猝死發生具有無法預測的特點一致。

      為心臟提供營養的血管叫“冠狀動脈”。若這個幾根滋養心臟的關鍵血管,出現了管腔狹窄、變細、甚至堵塞或痙攣。心臟供血就會大大減少,輕者可出現胸痛(心絞痛)、胸悶、氣促等心肌缺血癥狀,重者則為心肌梗塞。

      若胸痛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救心丸)無效,則很有可能已經是心梗。心肌梗死發生后,由于供血中斷,心肌收縮功能明顯下降,患者常因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而猝死。

      中青年也可發生心梗

      過去,冠心病一般多發生于老年患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更多地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目前,4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屢見不鮮。

      而且沒有心臟病史并不意味著沒有心臟病,只是沒有被檢查出來。有的患者表現為偶爾胸悶、氣短等難以令人引起重視的癥狀,例如有些人就是一過性的不舒服,嗓子像煙嗆了一樣,還有的人是晚上睡著了,一下子憋醒了,自發性的胸悶,或者跟人家聊天或者看電視突然心臟不舒服了。因其之前沒有心臟病的病史,所以難引起重視。

      有些中老年人雖然沒有癥狀,但其心臟病的潛在危險已經存在了,各種病變都在進行著,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這都可能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出現心源性猝死。另外,糖尿病患者并發冠心病的病人,有時也會表現無冠心病癥狀,因為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經病變,對癥狀的感知不明顯。

      能否提早發現?有哪些先兆?

      猝死的發生令人無法接受,人們一直在尋找預防方法和發病的先兆。很遺憾,目前沒有明確有效的辦法,我國死亡后尸檢比例太低,很多心源性猝死原因是不明的,加上有一部分猝死可能是有先天缺陷或異常的難以預防和檢出。

      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應從最常見的原因入手: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然而就最常見的心梗來說,要早發現和預測都是有困難的,一回顧分析發現心梗病人只有大概一半病人早先是有癥狀的,一半人是突發的。

      不過突發的人里面有一半是有輕微或不明顯先兆的,主要時先兆太輕微了,很多人不當一回事,覺得一會兒就好,很難引起重視。例如:以前身體“非常好”,早上起來覺得胸口不舒服,一兩分鐘就好了,在上班途中又難受一陣又好了。

      實際這可能就是心梗的征兆,如果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更要注意了。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運動少、生活不規律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更要注意心腦血管并發癥預防、治療,重視這些不起眼、不典型的癥狀。

      有些人一心撲在事業上,飲食、作息不規律,應酬多,煙酒多,生活習慣不健康,不注意體檢,在這些基礎上又長期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的高壓狀態下,最終積勞成疾。

      從這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猝死的發生是常常有一定的疾病基礎,猝死發生時有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誘因。我們或許可以從避免常見誘因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兩方面入手,盡可能降低猝死發生的概率。

      因此建議高危人群應盡量避免以下常見誘因:

      1.情緒激動、如狂喜、驚懼、忿怒、過度興奮、緊張等。

      2.過度疲勞、連續熬夜、長途奔波。

      3.超負荷的劇烈運動、疲勞狀態下高負荷運動。

      積極防治心腦血管疾?。航錈?、限酒、適當運動,規律作息,避免過勞,避免情緒激動,這些都是我們能做的改變。俗話說先盡人事,才聽天命,這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行為和避免猝死誘因的行為是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的。

      學會急救或許能減少一例猝死

      一旦發現有人猝死,怎樣才能挽救其生命呢?

      最有效的辦法是,盡早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所以在打120后,您應立即這么做:

      安置患者平臥:擺正體位,松解上衣。

      心臟按壓

      ●:兩手重疊,掌根對準心臟,雙臂伸直,按壓每分鐘不少于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

      ●打開氣道:

      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除去口腔分泌物及假牙,施救者左手肘關節著地,左手掌壓低前額,右手食指和中指托起下頜骨。

      ●人工呼吸:

      正常吸氣后張口完全包住患者的口并密閉,吹氣時用放在患者前額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孔,吹氣時間大于1秒,使胸廓隆起,松手,吹2次。

      關鍵詞: 中年人

         原標題:中年人猝死頻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sewlavie.com 兩江新區城市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兩江新區城市網(www.sewlav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7010346號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295 911 578@qq.com
      日韩免费电影一区二区妓女
      <button id="hrfpl"></button>
      1. <rp id="hrfpl"></rp>
        <tbody id="hrfpl"></tbody>

      2. <span id="hrfpl"></span>